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明朝福山历史人物,以及福山是谁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明朝时期由氏一族为何迁至山东省福山县?

1、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,山东由氏一族的足迹始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,这里曾是他们的起点,人们亲切地称其为“小云南”。明朝洪武年间,历史的车轮启动,由氏族人跟随迁民大军,行进至山东省的福山县谭家庄,建立了最初的由家泊。

明朝福山历史人物-福山是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、根据宗谱记载,山东的由姓氏族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,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(民间又称小云南)开始迁移,分布到全国各地。最初的由姓***家族包括士文、士武、彦祥和彦祯兄弟四人及其后裔,他们在迁徙过程中曾短暂停留于河北枣强,留下了一些分支。

3、明朝洪武年间迁民,由氏一族随迁民大军迁至山东省福山县谭家庄建立由家泊,后因当地缺水,又迁至蓬莱县、掖县等地(据悉,现两地均有由姓村庄和居民,如掖县的朱由村。而山西已找不到由姓居民),最后定居于山东省福山县岗嵛村(现划归烟台市)。

明朝福山历史人物-福山是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4、据《重修莒志》载,“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,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,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,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,分三支,今传至十七世。

5、莒县臧氏大部分自江苏东海和胶东迁来。据《重修莒志》载,“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,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,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,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,分三支,今传至十七世。

明朝福山历史人物-福山是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6、山东由氏一族,原居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,俗称小云南。明朝洪武年间迁民,由氏一族随迁民大军迁至山东省福山县谭家庄建立由家泊,后因当地缺水,又迁至蓬莱县、掖县等地(据悉,现两地均有由姓村庄和居民,如掖县的朱由村。而山西已找不到由姓居民),最后定居于山东省福山县岗嵛村(现划归烟台市)。

柳家明朝的时候有哪些将军

1、高疃柳氏一族,均以柳升为荣,以柳升为豪。第二,柳升的一生百战胜绩,勇冠三军,铸就了他作为明代著名军事家、著名军事首领、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。

2、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评话艺人。说通俗一点,也就是个比较有成就的说书艺人。左良玉是明末的一位军事家。两人本应风马牛不相及,但却在因缘巧合之下,成为了好友。柳敬亭与左良玉投缘的原因有三。其一,两人在政治上的意见一致。

3、伦文叙确有其人,柳先开正史并没有记载此人。伦文叙(1467年-1513年),字伯畴,号迂冈。明朝南海县黎涌(今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黎涌村)人。生于明宪宗成化三年(1467年),或成化二年(1466年),卒于明武宗正德八年(1513年),享年47岁。

明朝丞相、诗人汪广洋简介,汪广洋后代有哪些?

李善长因病辞官后,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,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。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,时间一久,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。但太祖朱元璋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,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。洪武十年(1377年)又授汪为右丞相。然而汪广洋沉溺酒中,与胡惟庸同为丞相,只是随波逐流,保持官位而已。

汪广洋,字朝宗,汉族,出生于江苏高邮,是明朝洪武时期的一位知名官员,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。他在元末时期曾是进士,精通经学,擅长文学,尤其是诗歌,其书法技艺尤以隶书见长。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,汪广洋被朱元璋招募,担任元帅府令史和江南行省提控,积极参与常遇春的军事事务。

汪广洋(? ~1379)字朝宗,汉族,江苏高邮人。元末进士,明朝左丞相(明朝开国时)、右丞相、谏官、参政、著名诗人。通经能文,尤工诗,善隶书。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,屡献忠谋,将他比作张良、诸葛亮。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,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、江南行省提控,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。

洪武三年,李善长病重,中书省无人,汪广洋被召为左丞相,但与右丞相杨宪不和,遭杨宪弹劾,因被指责对母亲无礼,被贬至海南。李善长弹劾杨宪后,广洋得以召回,封为护军忠勤伯,食禄360石,朱元璋赞赏他处理机要,献策忠心,将他比作张良、诸葛亮。

汪广洋人物介绍 汪广洋(? ~1379),字朝宗,江苏高邮人,明朝初年宰相,重臣。汉族。元末进士出身,通经能文,尤工诗,善隶书。朱元璋称赞其“处理机要,屡献忠谋”,将他比作张良、诸葛亮。个人作品 《凤池吟稿》8卷,是汪广洋个人诗集。《明诗综》中也收录汪广洋三十一首诗。

汪广洋,明初大臣,曾跟随朱元璋打天下,两度出任右丞相。尽管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而赐死,他却并非懦弱无为。实际上,在朱元璋的集团中,他的地位略逊于李善长,但高于刘基。洪武三年的大封功臣中,他与刘基同为文臣封伯,但他排名更前,食禄360石,而刘基仅240石。他对朱元璋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求福山戏曲《天门走雪》的故事由来

1、明朝万历年间,魏谢两家的矛盾颇为复杂。魏家住在东楼,谢家住在西楼,两家人家之间关系紧张。魏家的孩子常在楼上调戏谢家的女儿,这引起了谢家的不满。于是,谢家向官府告状,控诉魏家的不端行为。但魏家的罪名被捏造为“魏氏飞贼三千,黄瓦一片”,这在当时的官府看来,显得荒诞不经。

2、当时朝中魏忠贤势力正盛,魏氏又与青州衡王有亲缘关系,谢家以诬告罪败诉,被处以满门抄斩。谢家部分人口在风雪之夜南逃,路经盆泉岭,逃到了邢家庄藏身。直到解放前邢家庄谢家和盆泉魏氏还不肯联姻。这件事被剧作大家章邱人李开先演绎成著名戏曲《天门走雪》。

关于明朝福山历史人物和福山是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